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律事务室联合法学院来我校开展“讲好宪法故事 传承宪法文化”宣讲活动

发布日期:2018-12-04 信息来源:

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党总支书记米良教授、副院长闫冬、傅宏宇,北京外国大学法律事务室主任张海征一行11人来到北外附校,开展“讲好宪法故事 传承宪法文化”宣讲活动,此项活动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普法宣传的一部分内容。北京电视台法制频道对此次宣讲活动作了全程报道,并将于12月4日在北京电视台法制频道以专题形式播出。

北外法学院一行参加了附校“普及宪法知识 弘扬宪法精神”中学生国家宪法日主题升旗仪式,向附校师生赠送2018年新版《宪法》读本并寄语全体中学生。

当天中午,法学院宪法宣传小组一行与附校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开展宪法学习活动。附校校长林卫民,党总支书记张继军,副校长高雁鸣,副校长于苒,相关教学、德育干部及教师代表参加学习。

法学博士、宪法学老师邓静秋做《学习宪法修改精神推动宪法宣传教育》主题讲座,就宪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史、政治意义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讲座后,米良首先发言,分享了自己对宪法的认识。他说,国家现行宪法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宪法。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修订的宪法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有力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良好的法律的实施有赖于全社会、每个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学习和实行。米良表示,会与附校在法制教育上提供更多互动交流机会,以法制讲座、以法制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学生社团为抓手,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国家的法制宣传做出努力。

林卫民说,明天是宪法日,今天举行的北外法学院与北外附校联合学习宪法活动,具有政治意义和教育意义。针对我校中小学生实际,学习宪法活动应当“从宪法价值转向法学学习、法治教育和规则养成教育”。学习宪法,是知识的学习,更是一种法治精神的修炼;是学科教学,更是德育行动。特别要挖掘宪法知识学习中的德育内涵,《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指南》提出德育工作五大内容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能在宪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予以渗透,同样,德育行动也应当开展学宪法、用宪法、守宪法等系列活动,并进一步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北外附校要将宪法教育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中,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和管理育人过程中,树立宪法意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怀、民族团结意识和家国情怀,从个人生活走向公共生活,树立公民意识和契约精神。林卫民向法学院领导表示了感谢,特别感谢法学专家团队帮助附校构建法制教育新体系,他相信,通过专业普法与中小学教育现实的深度融合,一定能有效促进北外附校的教育能够站在未来社会和全球化的高度,从而提振附校教育的力量,这也是北外法学院送给北外附校学生的最大福利。

法学院张海征教授、闫冬副教授、傅宏宇副教授作为代表发言。法学院的专业师资团队作为宪法宣传教育的排头兵来到附校,不仅是光荣与使命,对授课教师本身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法学院教师们通过备课、参加中学生的宪法普及升旗仪式与此次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深刻地领会到宪法修改过程中的重要的成果和精神理念,也希望通过中小学生的普及宪法教育,让宪法在孩子的心里生根,伴随着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一路成长。

张继军对此次“送宪法 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法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也对之后即将开展的教师法制教育教研活动、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结合不同年龄特点开展的德育活动表示期待,希望通过单位间的相互交流,在法学院专业团队的支持下,让附校学子有更好的发展。

学习会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宪法宣传队一行11人分别进入附校小学、初中、高中课堂,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讲授宪法普及课。

报道链接:https://www.iqiyi.com/v_19rqs9wymk.html

 

(供稿 刘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