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的教育故事——最有效的“惩罚”
发布日期:2017-05-22 信息来源:
“中国好老师”项目——海淀区“讲述我的教育故事”征文三等奖
我每天都要经过那条巷子,巷子口常有人乱倒垃圾,于是墙上就出现了一行字:请不要乱倒垃圾。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二天那行字改为:此处禁止乱倒垃圾。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三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五元。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四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者罚款一百元。垃圾还是倒了一堆,于是第五天那行字改为:此处倒垃圾,全家死光光。第六天,那里没有一点垃圾,以后也没有。——这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可以不认道德,可以不睬权威,可以不理法制,最终却被迷信收服。
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否也碰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话语对学生最有效?
也并不是恶狠狠的话语就一定有效,我曾见过学生当着教师的面摔门而去的场景。那么苦口婆心的话语呢?这世界上苦口婆心的母亲太多,而真正听话的儿子却又太少。我也曾见过一位教师和蔼耐心地对一名学生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思想工作,学生最后却睡着。
是啊,我们作为老师,经常会遇到那种“油盐不进”的学生,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是听不进去。
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考试就没及格过。一次我上《谈骨气》,他正在书上画些不堪的图,我当时挺生气,就说:“像你这样,这次期中考试肯定不及格。”他说:“不及格就不及格。”我有些上火,说:“你这种人一点骨气也没有。”他却回答:“没有骨气就没有骨气。”我真是气得没话说。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让他站在那儿,也不搭理他。过了一节课后,我才开始给他做工作。先批评他上课的做法,他还把头昂得挺高。后来我越说越激动,把桌上的玻璃杯往墙角一摔,他吓了一跳。我不紧不慢地说:“现在这个办公室就是学校,你在学校里破罐子破摔,那我该怎么办呢?我只能把它扫出去,外面就是社会。你看,扫出去了会怎么样?那就是被当成垃圾扫走了。”他似乎明白些什么,头低下了。借助这个机会,我开始打感情牌。这位学生的父亲是卖鱼的,每天起早贪黑,从自己的鱼塘里打了鱼再去市场卖。曾经我跟他父亲聊过,所以我就开始对学生说:“你看你爸,每天起早贪黑捞鱼去卖,多辛苦啊。你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他摇摇头。“他把赚来的钱供你上学,可你在学校里却这么做,要是你爸爸知道了,会怎么想呢?”他默不作声。“你去市场看过吗?要跟别人讨价还价,还要听别人的冷言冷语,才赚那么点钱,多不容易啊。”我说完后,看到他流泪了,后来我再说到他在学校的表现,这位学生越哭越伤心,我拿出纸巾帮他擦拭,他已经是泣不成声了。虽然心里也挺难过,但又感到开心,因为我的话对他有效果了。
这件事之后,我考虑到:什么样的话语最能打动孩子的心?你有没有过轻轻的一句话让学生泪流满面的经历?有没有一声棒喝惊醒梦中人的成功?最有效的话语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一句话有些人毫无感觉,有些人却回味不已。
在“惩罚”学生之前,你要知道学生怕什么?你的“惩罚”他怕不怕?如果他根本不在乎,那么赶快换一种“惩罚”。如果学生天不怕地不怕怎么办?用心去找,总有他怕的东西。他不怕罚款总怕迷信吧,他不怕处分总怕失去自由吧!努力去找,找到他怕的东西,那个东西就是你的法宝。
(高中校区虞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