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部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3-02-19 信息来源: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初中部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 学部建设
一、有机整合德育教学工作
1.认真落实育人为先、育人引导教书、全员育人等工作要求,把全员德育纳入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专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索,作为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发动教师积极开发学科教学中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悉心研究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发挥潜移默化的、卓有成效的学科德育功能,形成鲜明的“育人教书”的个性、风格、特色,通过教师自觉反思、完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德智一体化”程度。
2.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工作方案讲究实效,工作要求具体化,呈现方式表格化。工作要具体到周、到天、到负责人,同时要明确预期目标和评价考核方式。
3.探索并实践学生活动课程化。
二、进一步构建有效、高效的工作体系
1.固化典型经验、操作流程、有效方法,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率。
2.建立有效、高效的工作方式:计划方案先行,细化操作流程,过程检查跟进,调整反馈提升。
3.实行常规工作组长负责制,专项工作项目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
4.事事有总结评价,奖优罚劣。
5.逐步实现常规工作运转自动化。
第二部分 德育工作
一、工作重点
本学期初中部德育工作的口号是“让爱充满校园”,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型年级和班级”,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学生幸福人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立足德育常规,进一步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觉约束、自立教育、自由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二、具体措施
(一)学习爱生理念,积极建设“爱生学部”
1.创建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 “爱生文化”。
2.开学第一周为爱生示范周,开展学 “爱生方法”,讲 “爱生故事”活动
3.建立爱生档案(心理、学习、行为)。
4.组织学生征文《我喜爱的老师》,设立爱生展示周开展评选“爱生教师”活动。
5.期末召开“创建爱生年级、班级”经验交流会(爱生论坛)。
6.在学生中开展“尊师长、孝长辈;爱己、爱人、爱公物”教育。要求学生懂得爱自己、即自尊、自爱、自重;养成仁爱他人,使学校成为充满人间真爱、人文气息浓厚的圣地;树立“民胞物与”和“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进而对人类之外的宇宙万物施以爱心。着眼于儿童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继续聘请学生骨干为德育助理,参与学部德育工作的研讨、方案制定、实施与评价。
(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学部制定《北外附校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与要求》,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做到 “穿有样、站有相、言有规、行有范”。定期开展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表彰先进,督促存在不足的班级及时整改。力争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文明礼貌细化着手,花大力气抵御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净化校园环境。
2.年级通过年级会、常规班会和主题班会、学生倡议等明确要求。班级管理突出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班主任要开好常规班会和主题班会,在班级管理中突出养成教育的内容。本学期倡导学生做到“三无四带”(地面无纸屑,墙面无污迹,出言无脏话;把自信带给自己,把孝敬带给父母,把微笑带给他人,把包容带给同学)。通过主题班会发出倡议——值周检查督促执行——年级范围总结表彰——榜样带动影响他人四个阶段落实以上养成教育的目标。
3.教师进行一日常规过程性记录,及时表扬、及时纠偏。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通过每月一次的“校园之星” (礼仪之星、卫生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等)的评比,张贴“校园之星”的照片,讲述“校园之星”的故事,树立身边的典型和榜样,形成发扬特长,增强信心,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4.利用学生活动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习惯”要“习”才能“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融化到血液中,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强化训练是必须的过程,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严格的反复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要充分利用校会、年级会、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出操训练,礼貌待人的训练,集会纪律的训练……为了加强训练效果,可采取展演的方式,比赛的方式。通过这些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
5.通过检查督促,总结表彰落实养成教育目标。
(三)、开展“外交礼仪育人”活动,培养学生的外交家气质
1.开发 “外交礼仪”教育微型课程
2.开展“外交礼仪研究性学习”(外语节)
3.开展 “附校文明行为”征集活动
4.通过接待来访师生以及学生出访前的礼仪培训,训练学生的日常礼仪和外交礼仪,提升外语口语能力
5.开展 “外交礼仪”短剧比赛,使学生通晓外交礼仪。
6.评选 “礼仪之星”,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四).广泛开展 “四自”教育,实现学生 “自我教育”
1.进一步完善学生值周制度,完善《卫生标兵班级标准》、《仪表标兵班级标准》等制度并组织实施,评选“标兵班级”,树立典型。建立年级纪律检查制度和自治组织,并严格检查落实。
2.以初二年级学生自主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年级、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培训,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组织观念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胜任本职工作,并能带动身边同学参与班级管理和自我管理;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监督评判及考核制度,以增强其责任心,促使其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五)不断丰富“活动德育”的内涵与形式,发挥活动育人功能
搭建德育活动平台,以活动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为抓手,指向学校培养“社会人”、“合格公民”、“优秀的世界公民”的终极目标。
1.学部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以升旗、集会、主题班会、打扫卫生或其他劳动、社团工作、社会实践、学校重大节日等学生活动为契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年级组精心设计、策化每一项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品质的养成教育。
2.继续推动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组织好春游(走进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复语班的学生走进大使馆,外国文化中心,开阔视野。
3.依托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3月5日“学雷锋日”、5月4日“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学习教育活动。
4.发挥好校园“五节”的特色教育作用,组织好文化节(6月),做到围绕中心、主题突出,精心设计、组织落实,形式多样、力求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年级组要系统安排年级学生的各项活动,进一步落实年级表彰会制度,明确表彰标准,扩大表彰范围,突出激励作用。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周密组织,提高各项活动的效果。
6.继续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在现有社团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社团数量、扩大学生社团规模、提高质量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共享教师资源,有校本课程的教师承担部分社团的指导工作。重点打造3到5个学生社团(合唱团、民乐团、秀谷文学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使之成为精品社团,出精品活动,同时注意社团品牌活动的开拓,传承老的品牌,打造新的品牌。
7.积极利用校内网平台,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报道。充分利用好黑板报、校园广播,尤其是学生橱柜门等宣传阵地,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突出教育功能,体现外语特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造具有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年级为单位对学生橱柜门地使用进行整体规划并策划内容,每月出一期,每学期四期。每一期前做到精心策划、设计,之后开展参观学习和评比工作。
(六)将安全教育、心理教育落到实处
1.开展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
2.统筹安排各年级心理活动课
3.通过心理预警机制、心理辅导、爱生档案进行帮扶教育
4.落实安全工作 “首先发现责任制”
5.会同宿管部严格住校生住宿管理,严格考勤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完善安全工作预案,落实《长住生周末、节假日管理细则》,落实安全工作“首先发现责任制”;要加强家校联系,自觉保持家长投诉、建议、反映问题渠道的畅通,学部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要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最大程度地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七)着力队伍建设,完善育人体系
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德育导师制度,用好《家校联系手册》,搭建家校协调育人的平台。
1.举办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深化班主任校本培训。以赛带训,加强班主任的德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专业化水平。(初一年级全体班主任参赛)
2.加强青年班主任培养:对无班主任工作经历的年青教师,实行见习班主任制度,采用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的形式,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榜样作用。见习班主任必须参加班主任例会,履行班主任职责,配合上好每周一的班会课,要求见习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好两堂班会课,并要总结与鉴定。
3.落实全员德育理念,建立德育导师制度,让每位教师都承担起“育人教书”的任务。导师制是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的一种德育模式。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让学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的关爱。
4.各年级、班级用好《家校联系手册》,使家校联系常态化、制度化。
5.初中部要以现有德育科研课题为抓手,组建课题组,以团体研究的方式,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以《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与处罚研究》为主题,组织班主任全员参与,边实践边研究,及时交流经验,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结合班主任的自主学习和自身修炼,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专业化水平。
八、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家校共管机制
1.家长委员会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2.结合家长会,继续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3.招募家长志愿者团队,参与学生活动组织。
4.年级、班级探索家长会新形式,发挥家长会的积极作用。
5.完善家长信制度,丰富家长信形式:鼓励信,表扬信,告诫信。
第三部分 教学工作
一、工作重点
突出优化队伍建设这一重点,使“适应一切学生的高质量教师”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加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和督查,督促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努力建构高效课堂,年级、教研组、备课组共同关注,使所有教师形成共同成长意识、共同发展愿望以及集体规范,积极而进取、宽松而有序、融洽而愉快地生活和学习。
二、具体措施
(一)课程建设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促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研制校本化的教师教学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课程呈现方式、教学进度以及课程评价的驾驭能力。
3、提高校本课程数量和质量,注重开发符合学校特色和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对国家课程的延伸性学习。教授内容逐渐编辑成册,不断完善固化。
(二)教师队伍建设
1、严格教职工管理制度,认真执行《北外附校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月考核制度》, 学习《爱生学校》细则,依法依规严格考核,量化工作过程,激发工作活力,树立正能量,争取教育教学质量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2、与教师发展中心一起加强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每学期一总评。加强日常工作各环节的检查、监督和反馈。并将过程评价与业绩评价、人事聘任相相合。
3、3月18日—4月5日开展教师赛课活动。在此之前教研组负责先进行组内公开课,选出优秀上报参加赛课。设立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
4、2月27日—4月5日进行教师校级基本功比赛。综合比赛成绩及上一学期教师考核得分,优秀者聘任为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5、与教师发展中心一起开展青蓝工程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年轻教师。广泛开展教师活动,展示风采,挖掘潜力,提高素质。
6、落实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考查。完善落实“关于提高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口语训练方案”。
7、50岁以下教师参加海淀区组织的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笔试。
8、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关注教师成长。
(三)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在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取得初步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落实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责任制。
1、利用学科活动时间认真学习并落实制度。《北外附校备课组长工作职责》 、《北外附校教师岗位说明书》 、《北外附校教学“五认真”规范细则》 、《北外附校作业细则》 。
2、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计划重在落实。
(1)备课组长隔周检查教案,统计听课记录,抽查学生作业等。
(2)教研组长每月检查教案,听课记录。
(3)进班听课,了解同年级上课进度,计划在课堂的落实情况。杜绝随意上课,随意改变进度等乱象。
3、教研组要立足学科实际,梳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形成利于附校学生应用的教学练习册。收集优质课件、学案、建立试题库、逐步形成教学资源库。
4、按照海淀区和学校要求。所有老师要深入课堂,加强听课。开展基于具体问题的有效教研活动,进一步研究高效课堂。
要求:听课要有重点,有评课,有反思,有反馈,有评价。不断在听课中发现问题帮助指正,共同提高。
5、备课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具体教学行为的实施上。紧紧围绕课堂“内容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教学专业化、辅导有智慧”工作机制的建构上,做好统一进度和要求、统一单元检测并做好分析等具体事务;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教学五认真,推动教育教学常规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6、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并进行经验交流。促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领导力的提升。
(三)教学常规管理
继续推行落实以下教学理念:
(1) 学习知识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2)教学就是为了让—学习发生。
(3)全面打造简约、清晰、平实且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4)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体现在教学水平上。
1、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了让学习发生全面打造简约、清晰、平实且直面核心知识的课堂教学。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做好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价和监控。在学校检查项目基础上,各教研组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检查方案。
(2)走进课堂,加强听课。做好课后交流研讨和反馈。
(1)海淀区规定教学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学校工作思路中要求:教学管理中层干部听课或者课堂随机抽查观察每周不少于5节,并做好听课或者课堂随机抽查记录。
(2)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20节。每天要随机抽查观察课堂教学。
(3)一级、高级教师20节。二级及以下教师30节。有教师职称的任职人员5节。
(3)展示课堂。本学期每位教师进行一次教研组内的交流展示课。教研组事先安排上报,教务处协调安排,力争课时不冲突。教研组长统计教师上课情况并收齐教案课件等。
2、年级组要进一步落实管理出成绩、出质量的工作要求,实行年级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年级教学起到督导作用。对全年级学生所有学科的学业成长承担起责任,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水平作为中心工作。
(1)对本年级教学工作进行策划,明确学期主要教学活动,在年级组长例会时总结汇报本年级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2)每日巡课,及时掌握和处理本年级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学生出勤、听课情况。
(3)组织本年级单元测试、期中期末年级考务工作,在期中期末考试结束一周内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形成文字上报;在年级组范围内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学生总结表彰大会,肯定成绩,找准问题,制定对策,提高教学成绩。
(4)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大会,了解年级教学情况,创建优良学风。
(5)年级内有计划性地开展学法指导,学习经验交流等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对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绩,教师辅导,家教沟通等过程,帮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业水平。
(6)落实自习课、午自习和晚自习的管理,提高效率。
3、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范学籍管理工作。做好各类学籍报表的统计汇总工作,规范外籍学生管理,逐步推行电子化教学管理系统建设,为各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做好2013年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及毕业证验证工作。
4、扎实开展初三中考教学工作,争创中考理想成绩。
(1)认真研究部署初三各阶段教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初三工作方案。科学规划学习时间,研究“抓中间,促两头”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加以落实。
(2)认真分析期末考试情况,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并制订提高措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业水平都有所提高,为中考打好基础。
(3)开展初三阶段课堂研究。开展复习课研究和考试练习和讲评课的研究。关注每个学生,制定分层辅导及能力走班上课方案。
(4)备课组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学习,研读《中考说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和学生学习指导。
(5)开展心理动力教育活动。为中考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5、做好2013年小升初招生和初三留生工作。
(1)组织好小升初家长咨询会和入学考试工作。
(2)制定本校六年级的小升初衔接课程计划。
(3)配合高中部做好初三优秀学生直升本校高中工作。
作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部门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及教育动态。经常地升入到教学的第一线了解师生的工作和生活,替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服好务。我们要努力做到: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主动热情服务。
分工明确,职责到位,人人做管理的模范。
科学管理,常抓不懈,创新工作锐意改革。
善于协调,高效快捷,吃苦耐劳争创一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时代赋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我们无悔的追求,让我们执着教育理想,满怀教育激情,厉行教育实践,向着共同的目标奋发有为,和谐共进!
附:具体工作安排
周 次 活 动 安 排
准备周
2.18—2.24 1、召开班主任、年级组长会议,进行岗前培训 ,收集班主任假期工作记录、检查班主任工作计划。
2、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生活区住宿安排、德育常规检查安排)。
3、迎接学生返校,进行仪表检查。
4、召开广播校会,重申学校的各项要求。
5、收集《我的爱生故事》,并组织初评。
1、 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进行岗前培训。
2、 备课组长检查假期教案,二次备课准备上课。
3、 印制、装订、分发《教学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表》《教研组活动记录》《备课组活动记录》。
4、 教研组长准备“教师标准”“考核方案”“教学五认真”等制度的学习材料。
第一周
2.25—3.3 1、2月25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
2、主题班会:新学期,新目标
3、毕业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市级评优工作,非毕业年级组织校级评优工作
4、启动班级值周工作
5、爱生示范周,组织演讲《我的爱生故事》
1、教研组活动。学习计划,讨论并修改。学习“教师标准”“考核方案”“教学五认真”等制度。
2、落实检查上课情况
3、备课组长准备寒假作业展。
4、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进班听课。一个月检查两次教师听课记录。
5、做好下周开学第一次教师考评。考评内容,考核时间,结果处理等细节具体做出来。
6、准备教研组内公开课。
第二周
3.4—3.10 1、团委组织学雷锋志愿服务周主题活动
2、学生干部培训会
3、非毕业年级组织学生评优工作,上报毕业年级市级三好优干相关材料
4、开展“妇女节”致母亲一封信活动
5、学生广播站开始广播
1、 教研组内公开课,并进行选拔。
2、 教师考核评价
3、 教研组和年级组协调利用好第九节课。
4、 筹备外语节活动及外语教师口语能力考试
5、筹备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第三周
3.11—3.17 1、启动班主任基本功比赛
2、拟定学生春游方案并上报教委
3、组织学生宿舍安全疏散演习(中小学)
1、初三年级体育中考模拟考试。
2、召开九年级复习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强化学年工作目标,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组织开展外语节活动
4、召开初三年级“冲刺中考,百日誓师” 大会
第四周
3.18—3.24 1、外交礼仪教育特色建设研讨会
2、组织初一、初二学生踢毽、跳绳比赛
1、 召开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专题讨论会,反馈听课情况,提出建议
2、 准备月考工作
3、 教师月考核,以及学生评教活动
4、 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案、听课记录、计划落实情况)
5、 组织开展外语节活动
6、 校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第五周
3.25—3.31 1、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笔试
2、评选“每月一星”
3、组织法制讲座
4、参与组织英语节系列活动
1、筹备小升初测试
2、各年级组织月考
3、校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第六周
4.1—4.7 1、学雷锋志愿服务——社区服务
1、小升初测试
2、初三年级体育中考(4月上旬)。
3、教师考核
4、校级优质课竞赛活动
5、月考质量分析
第七周
4.8—4.14 1、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现场问答
2、组织非毕业年级广播操比赛
3、组织学生征文《我喜爱的老师》并评选
1、 进班听课
2、 校级骨干教师学部初评,上报学校。学校确定名单公示。
第八周
4.15—4.21 1、春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
2、 海淀区中小学生运动会(18日—20日)
1、教师月考核及学生评教活动
2、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案、听课记录、计划落实情况)
3、听课情况汇总
4、期中考试筹备(时间安排、监考表、命题、考务等工作)
5、教师赛课活动总结表彰。
第九周
4.22—4.28 1、启动初三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评选“每月一星”
1、期中考试(23日—25日)
2、初三英语口语考试
3、4.22-4.23初三零模考试
第十周
4.29—5.5 1、组织中学生春季趣味运动会
2、团委组织“五四”青年节活动,召开团员发展大会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确定弱势学科教师,谈话以及跟踪听课帮扶
2、初三一模考前动员及考务工作布置
第十一周
5.6—5.12 1、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2、体育中考(9日—19日)
1、初三毕业考试(6日—8日,一模)
第十二周
5.13—5.19 1、组织中学生第二届文化节活动
2、 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主题班会展示
1、 海淀一模质量分析,制定一模后具体培优扶弱计划,争取实现中考目标。
2、 选定直升高中目标
3、 教师月考核及学生评教活动
第十三周
5.20—5.26 1、中学生第二届文化节闭幕式
1、 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案、听课记录、计划落实情况)
2、初三中考志愿填报工作
第十四周
5.27—6.2 1、对初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辅导
2、评选“每月一星”
3、学生干部培训
1、初三二模考试准备工作
2、教师考核
第十五周
6.3—6.9 1、团委组织初一年级离队建团仪式
1、初三二模(3日—5日)
第十六周
6.10—6.16 1、 礼仪教育成果展
1、教师月考核及学生评教活动
2、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案、听课记录、计划落实情况)
3、二模质量分析,针对学生问题进行专题突破复习
第十七周
6.17—6.23 1、班主任工作测评(学生问卷调查)
2、中学生篮球比赛
3、社团成果展
1、 初三复习回归教材,加强基础训练
第十八周
6.24—6.30 1、评选“每月一星”
1、初三中考(24日—26日)
第十九周
7.1—7.7 1、组织初三毕业典礼
2、对学生进行暑假安全教育,布置暑假工作和社区教育活动
3、完成各项评比的材料汇总与统计
1、非毕业班期末考试(3日—5日)
第二十周
7.8—7.14 1、班主任基本功颁奖暨德育工作总结表彰会
1、教师月考核及学期考核
2、教师常规工作检查(教案、听课记录、计划落实情况)
3、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交流会
4、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5、学期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