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皆风景,“学”中见天地——记北外附校中学部2024年秋季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4-11-29 信息来源:
近日,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北外附校中学部精心策划并成功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以劳育德,以行求知
2024年10月17日,北外附校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和1+3项目共400余名学生前往三元农业科技园,开展劳动教育研学活动。
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学生们走进了红薯田,亲手挖掘、收获成熟的红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红薯的生长特点和采收技巧,更深刻理解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幸福,培养了珍惜粮食的宝贵意识。在科技温室内,学生们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植物王国。科普课堂上,学生们实地观察并了解了京西稻的生长特性和栽培知识,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割下一串串沉甸甸的稻穗。此外,学生们还参与了果园除草、果树施肥等工作,制作了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和精美的水稻标本盒,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
行走的课堂,体验语言魅力
2024年11月8日,北外附校1+3项目班的学生们走进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语言文化之旅。
学生们首先到达了世界语言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追溯人类语言起源,感悟到了语言和文明的相辅相成,对绚烂多彩的语言世界有了新的认知。随后,他们走进校史馆,馆内丰富的史料与展品,生动展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从民族救亡的烽火岁月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学生们深刻理解了“世界上凡是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的含义,也读懂了“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优良传统。此行的最后一站是东校区逸夫楼,学生们在这里听大学生志愿者介绍了“跨越中轴线”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感受到了新一代北外人在中外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之间搭建桥梁、展示不同文明“和而不同”的努力。
江南史韵忆往昔 科技研学展未来
2024年11月11日至15日,北外附校初二年级的学子们前往杭州、绍兴、嘉兴开展研学活动,领略江南的古韵风情,探索科技的创新魅力。
初到江南,学生们便沉浸在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之中。他们在西湖上乘船赏景,了解杭州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体会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他们探访乌镇,体验古镇的宁静古朴,学习蓝印花布等传统手工艺,深切领悟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
学生们前往良渚古城追溯古代文明,参观古城遗址与反山王陵,亲手制作良渚玉器,近距离触摸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辉煌。在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他们系统学习了运河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认识到了这条古老水道对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交通的巨大贡献,领略了沿岸的民俗风情与丰富的文化遗产。
学生们在岳王庙、兰亭和沈园中探索历史文化。他们在岳王庙齐声诵读《满江红》,深刻理解了岳飞精神中的忠诚勇敢、担当奉献。他们步入兰亭,从《兰亭集序》中体会书法艺术之美,并动手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他们漫步沈园,从陆游与唐婉的故事中感受古典园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浪漫情怀。
在鲁迅故居,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成就,感受他对国家与民族的深沉关怀与担当。走进南湖革命纪念馆,学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们观看了历史文物与图片资料,聆听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切感受到红船精神的伟大力量。
学生们走进浙大玉泉校区图书馆,聆听浙大的百年辉煌校史,从竺可桢校长那些感人至深的事迹中深刻体会到了浙大校训“求是”的内涵——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在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他们参观了浙大在机器人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看到了无人机充电车、逻腾球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等先进的科技产品。通过学长的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这些机器人运行的原理,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与魅力。创新基地精心准备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详细介绍了机器人在农业领域的工作表现,以及机械臂履带车的组装过程。学生们纷纷化身小小工程师,亲自动手实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此次系列研学活动,是北外附校对“实践育人”理念的深刻践行。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地探索,打通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及综合素养。未来,北外附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研学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