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提质 共赴新程 | 北外附校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培训会
发布日期:2025-08-30 信息来源:
为明确新学期任务、凝聚育人共识,为新学期教师成长发展提供前置赋能,北外附校于2025年8月27日、28日组织开展教师综合素养专题培训。培训聚焦“安全法治”“课程教学”两大领域,以专题讲座、实操指导等形式,提升教职工依法治校、应急处置及教学创新能力,为新学期教育教学夯实基础。
安全法治,筑牢育人底线
8月27日的培训聚焦“安全法治”,邀请多方领域专家精准施策,从法律解读、应急处置、心理干预、欺凌预防四个维度,为教师搭建“理论+实践”的安全育人学习体系。培训会由副校长杨磊主持。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交流部主任王璐倩以《依法治校与教育教学规范管理》为题开展讲座,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核心条款,重点剖析教育教学中的法律风险点。她强调,教师要以法为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对家庭困难、行为异常学生提供针对性关爱,明确学校需建立欺凌防控、性侵害防范及网络保护机制,推动教育教学行为合法合规、温情有度。
海淀区学工委副主任、秘书长刘东冬围绕《校园常见伤害的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置流程》,结合真实案例梳理校园伤害的多样类型,并现场带领教师学习急救四步骤(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及AED使用方法。她提出,学校要以预防为先,构建应急处置闭环;定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提升教师的应急处置能力;熟悉安全预案,营造安全的课间环境,保障校外活动安全。
北京市特级心理教师张景芳老师在《同心协力关爱生命,关注学生心理危机》讲座中,指导教师运用专业工具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她提出建立"发现﹣评估﹣家校联动"的闭环机制,提升教师对学生情绪状态和成长困惑的觉察力,并介绍了如何借助科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适能力。共同营造理解、接纳、支持的成长环境,助力每一位学生积极、健康、自信地成长。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陈亮律师以《常见校园欺凌事件发现与处置》为主题,明确校园欺凌的界定标准、表现形式与高发场景,分享“早识别技巧、预防策略、干预流程及家校沟通方法”。他呼吁教师从“事后处理”转向“预防为先”,通过日常细致观察与专题教育,营造和谐互助的校园文化,从源头杜绝欺凌事件发生。
教学创新,赋能未来课堂
8月28日的培训聚焦“课程教学创新”,特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教授、教育学部王晶莹教授担任主讲,结合前沿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培训会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王静主持。
滕珺教授基于十余年教育实践经验,以《全球胜任力融入国家课程的实践路径》为题,从全球胜任力概念演进脉络梳理、英美与拉美及日韩等国实践差异对比、中国国际人才培养现实需求剖析、中国跨文化沟通现实需求剖析等方面展开培训。她提出“无需额外开课,可在国家课程中融入全球胜任力培养”的理念,并以艺术、地理、数学学科为例提供实操方案 ,为教师提供实操路径。高中语文教师任健、德语教师蒋煜恒老师分享跨文化比较教学案例,将理论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实践。
王晶莹教授基于脑科学与国际测评,指出中国学生在真实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短板,强调中小学阶段是高阶思维培养关键期,分享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课程设计,助力教师打造“思维新课堂”。初中生物教师赵美佳和高中数学教师李国伟分别带来课堂实践案例,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课堂参考。
理念内化,实践赋能
教师反馈彰显培训实效。培训后,初中语文教师毛露孟表示:“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学生的温暖铠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分级干预’理念,要学会用‘训导+专题教育+心理干预’的阶梯式方法处理学生不良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副主任李丹老师表示:“通过本次讲座,我校进一步强化了“以预防为先、以发展为本、以协同为力”的心理健康工作理念。为我校完善“学校—年级—班级—家庭”四级联动心理支持网络提供了专业支撑,提升了教师团队识别学生心理需求、回应成长困惑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将携手家庭与社会,共同构筑让学生健康成长、自信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初中数学教师刘佳谈到:“这次培训让我收获很大。滕珺教授说能在国家课程里融入全球胜任力,我想今后教数学时,可借不同国家数据讲统计,帮学生拓宽视野。王晶莹教授提出的培养高阶思维也提醒我,要多设计实际问题,像用数学建模解生活难题,后续我会多尝试这些方法。”
高中物理教师徐江妮则计划将前沿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培训让我对教学有了新思考。滕珺教授的分享让我知道,讲物理时能融入全球视角,比如讲天体运动对比各国航天发展。王晶莹教授强调的高阶思维培养也很关键,之后我会尝试用AI模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升他们的创新和批判思维。”
未来,北外附校将进一步优化教师成长发展路径,持续以“制度保障+培训赋能”双轮驱动,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人才队伍,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