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

热点新闻

首页 > 小学教育 > 热点新闻 > 正文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我校举行第12周小学生升旗仪式

发布日期:2014-11-17 信息来源:

11月18日,我校小学部升旗仪式在大操场如期进行。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升旗仪式,四(8)班师生负责此次升旗和国旗下讲话。

在冬日的暖阳下,四(8)班同学昂首挺胸,朝气蓬勃,步伐整齐,精神抖擞。伴随着雄壮的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们的目光追随着国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正值我校科技节如火如荼进行之际,本次国旗下讲话的主题选定了介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1934年,钱学森于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重要职务;他还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1995年,经中宣部批准及钱学森本人同意,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将图书馆命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将自己的全部学识和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的科技事业中,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本次升旗活动,同学们不但认识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这必将推进我校的科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各学科均衡发展。附: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我校的科技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各项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今天我们四(8)班的全体师生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位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谱出不朽的壮丽诗篇的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

90年冰雪磨砺不灭他的矢志不渝,

90年风雨冲洗不尽他那赤子情怀。

“我是中国人”,

激励着他勇往直前。

他,带着为祖国争光的冲劲,

在大洋彼岸设计研制了第一代导弹……

睿智使他声名鹊起,

勤奋与业绩孪生相伴。

“一个能顶上三至五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威名足让敌意者胆寒。

他,苦苦等待着回国的时机,

他,胸中只有祖国的壮丽河山。

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是道道险坎,

遭遇的是山姆大叔的无理骚扰和阻拦。

5年的坐牢、恐吓、软禁、跟踪,

激起的只是他那无畏的抗争和勇敢。

“被审讯的不是钱学森,

而是检察官!”

1955年10月的一个清晨,

他,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前。

梦,圆了!

泪,比蜜还甜!

次年,总理一声“同志”,

钱学森感受到了无比温暖。

他和同志们一道挑起千斤重担,

启动了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空事业全新的一篇。

探索之路是艰辛的,

黑云压顶但腰却从来未弯。

啊,我们发射了第一枚导弹

啊,我们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卫星上天,

飞船上天。

工程控制论定位,

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点燃。

发展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

第四产业开拓正酣。

这一切的一切,

都倾注着钱学森的血与汗。

他那广泛的科研贯穿了一条红线,

与祖国和人民利益紧紧相联。

为人民未来而思索,

为祖国需要而攻关。

这,就是人民科学家的求是足迹。

这,就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世界、人生、价值观。

钱学森的名字,

将与日月同辉,

钱学森的事迹,

将会永远在祖国大地上流传。

是的,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不怕苦难,克服千难万阻为新中国的腾飞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出旗

升国旗

四年级(8)班国旗下讲话

(四年级组 历艳明)

编辑:薛明珠 文 刘冠男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