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促成长 ⑫ | 北外附校举办第二期“名班主任带班”高级研修班
发布日期:2024-11-23 信息来源: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推动创新型专业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北外附校启动实施“名班主任带班”高级研修计划,邀请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通过专家讲座、工作坊、交流研讨等方式,对全体班主任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4年6月14日,北外附校邀请北京市首批骨干班主任、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海淀区班主任带头人孙雪静老师带来以“关注学生成长,建立支持性家校关系”为主题的讲座。副校长、学生发展中心主任杨磊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党总支办公室主任李琳主持,小学部全体班主任参会。
针对小学部班主任老师们用心整理的工作中几大困惑问题,孙雪静老师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予以一一解答,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班主任们的心坎里。孙老师通过班主任们提供的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家校沟通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她建议,采用多重方式与家长保持常联系,建立信任;理解家长工作忙碌、事情繁多等实际困难;切身体会家长的委屈、愤怒等情绪;能够与家长共情,主动询问、关怀家长。
孙雪静老师以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素养,深入探讨了支持性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及策略。孙老师强调,家校沟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乎信息的交流和交换,更关乎家校关系的增进和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此她以“乖”孩子、“淘”孩子、“弱”孩子三种不同类型孩子为例,分享构建支持性家校关系的具体策略。对于“乖”孩子,班主任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夸赞和形式上的沟通,要深入观察和分析孩子,发现他们的潜力和挑战;对于“淘”孩子,班主任需要更多的细致和耐心,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能力等;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班主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给予家长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正视孩子的特殊性。孙老师强调,家校沟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用心去做。她呼吁所有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雪静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特殊学生的家校沟通策略。她从问题行为的分类及成因、如何与家长沟通特殊学生的问题行为、如何通过沟通在问题行为改进中做到共育,以及需要反复强调的观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肖冰老师表示:“沟通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桥梁。通过本次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孙老师的专业建议和经验分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作为毕业班的一名班主任,韩雪老师感慨地说:“学校搭建的这个高级研修班平台,是老师们互相分享、学习优秀班主任管理经验的场所。这次讲座,让我对学生的情绪、社交、行为和认知都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将此次吸收到的养分继续应用到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去,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构建支持性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