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育桃李,班会重构谱新篇 ——北外附校组织班主任参加2025年全国中小学班级建设高峰论坛培训
发布日期:2025-10-29 信息来源: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平,北外附校学生发展中心德育办公室精心组织了德育干部、年级主任、班主任等涵盖老、中、青三代14位教师参与“守正创新——班会的样态重构与价值升维”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班级建设高峰论坛。此次培训于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晨兴音乐厅圆满落幕。
本次培训由《新班主任》杂志社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培训内容系统全面,形式灵活多样,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经验分享及互动研讨等多种方式,深入探讨了班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其中“理论前沿引领”板块,张鲁川教授、张红教授等权威专家,围绕班会的反思与重构,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与策略,为参训教师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案例分享”板块则邀请了多位一线班主任,进行了丰富而多元的实践案例分享,刘宁、孙晓晖、贾高见等优秀班主任,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分享,展示了“儿哲班会”、“修身班会”等创新模式,为参训教师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范例。论坛还特别邀请了侯玮主任和李颖主任以教研员的身份,深入谈了西城区主题班会“课例研修”模式和“对话研习”策略,也给德育干部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更好地指导德育干部如何将培训落地,如何引领班主任们,走上研究、探索的新路程。在学员无边界论坛环节,现场邀请学员互动交流深入,促进了参训教师与专家、同行之间的深度对话,共同探讨了班级管理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本次论坛培训,展现出教育理念的革新,班会不仅是管理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使各位参训教师对班会的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案例学习与实践操作,参训教师掌握了更多班会设计的技巧与方法,提升了组织班会的能力与水平,精进了作为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北外附校德育办公室组织老、中、青教师的共同参训,也促进了教学经验的传承与融合,增强了德育团队的协作力与创新能力,对团队协作也是一次很好的强化。
此次培训活动为北外附校德育队伍建设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的促进。北外附校学生发展中心德育办公室主任陈静表示,将以此培训活动为契机,鼓励班主任们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班会模式的创新实践,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班会文化,持续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要积极构建长效机制,将班会创新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常态化规划,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与研讨,持续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贡献力量。
培训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每一位参训老师们的吸收、讨论和反思、行动仍在持续——
常香然老师本学期开始担任高一的年级组长,虽然角色转变了,但学习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她说:“参加此次班主任论坛,我被浓厚的专业交流氛围与教育者的真诚深深打动。虽然自己已有十几年班主任龄,但是这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全新认知。本届论坛以‘贴近实践’为核心,强调“班会最简结构”与“学以致用’,戳中了班主任的痛点——我们无需耗费大量精力准备“表演式”班会,只需聚焦学生真实问题,用理论照亮实践路径。此次学习不仅让我收获了可落地的方法,更让我懂得,学习不仅是知识与方法的汲取,更是教育信念的滋养。”王秀伟老师也是资深班主任,她对孙晓晖老师带来的“修身班会”系列印象深刻,她不仅认真倾听分享案例,还特别进行了深入思考:“修身班会课的核心在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的双轨设计。全员担当活动作为隐性课程,通过“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机制,让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完成道德实践。”
王兴兴、刘媛媛、邓招菊、李张召几位老师作为小学部优秀班主任代表,具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她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会让她们对班会的认知有了较大的提升,跳出传统框架,深刻体会到“守正”与“创新”在班会设计中的深度融合。李张召老师关注到“小学生主题班会的成功关键在于‘小切口,深挖掘,重实效’。避免‘高大空’,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点滴入手。”邓招菊老师特别关注了“儿哲班会”,因为“它打破了‘小学生不懂哲学’的固有认知,通过浅显的提问与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此次学习后,我计划将‘故事法’融入修身班会,结合学生身边的“班级助人小事’设计讨论环节,同时尝试开展以“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为主题的儿哲班会,让班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刘媛媛老师在班主任论坛中印象最深也是孙晓晖老师主导的“修身班会课”,“孙老师通过十余年实践探索,构建了‘全员担当+修身班会’一体化德育体系,为破解班级德育低效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校本化路径。作为实践者,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模式对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德育创新的深远价值。”王兴兴老师认为“一节成功的班会,不在于主题有多宏大、形式有多丰富,而在于它能否真正贴近孩子的真实生活,在细微处引导他们实现从‘知道’到‘做到’的转变。班会上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是组织他们进行情景模拟和故事分享,引导他们在交流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方法。当班会从单向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共同探索与互动生成的过程,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才得以真正释放。这种在体验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感悟,远比任何外在的说教更加深刻、持久。”
年轻的班主任们参加培训后,更是感受颇深。王朔老师说到“此次论坛让我深刻理解,‘守正’是坚守班会的育人初心,遵循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创新’则是大胆革新其内容、形式与实施路径。我将带着这些宝贵的知识与启发,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致力于让每一节班会都成为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内在成长力量的精彩旅程,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马海洋老师同样作为新班主任,也深有体会:“好班会课的‘秘诀’,藏在学生的生活里。当我们放下‘说教者’的姿态,以‘生活逻辑’为线索,用‘体验-感悟-行动’串联内容,用‘故事’与‘担当’滋养心灵,用‘互动’激发思考,班会课便不再是‘走过场’的仪式,而是学生成长的‘加油站’。作为新班主任,我将继续在这条路上探索,让班会课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温暖而有力的印记。”吴一荻老师目前作为一名德育干事,也积极参会学习,她表示“多位教育工作者关于班会设计与实践的宝贵成果,深受启发。各位老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当前班会课存在的困境与突破的可能,也让身为德育干事、未来或将成为班主任的我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田佳敏老师认真倾听专家指导,她在培训中收获满满:“培训开始,关于“三类不同类型学习”的论述便颠覆了我对德育的浅表认知。培训中那句“主题班会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知道道德知识,而应让学生理解道德对自己生活的价值”,如警钟般敲响:德育若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便成了空中楼阁。”汪洋老师也非常善于反思自己,认为培训中最触动她的是专家提出的“班会设计三要素”——“目标要‘小而实’,形式要‘生为主’,延伸要‘接生活’。以往我常因追求‘教育深度’设计宏大主题,结果学生参与度低、获得感弱。而现场展示的优秀案例让我恍然大悟。”
王苗老师在培训中不仅深受触动,而且更加坚定了要将所学融入自己工作实践的决心:“这次培训不仅是一次业务学习,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理念更新与心灵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更让我收获了前行路上宝贵的智慧与力量理念的转变,让我放下了‘权威’的包袱,开始思考如何用更柔软、更智慧的方式去‘影响’和‘点燃’学生。方法策略上,也让我从‘经验主义’到‘科学育人’,优秀班主任们分享的大量可操作、可复制的方法与策略,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难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培训的结束,正是实践的开始。我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真正让将理念与方法落地生根。”
李玉英老师本学期接手1+3项目班级,她也计划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所学:“面对新时代学生特点,必须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在内容、形式、载体上进行“样态升维”,如引入项目式学习、辩论赛、情景剧等互动模式,让班会成为学生乐于参与、深受启发的成长平台。此次学习让我坚信,唯有在坚守本质中大胆重构,方能真正激活班会的育人活力,使其成为滋养学生精神成长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