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赏月吟诗,中秋快乐!

发布日期:2019-09-12 信息来源:

明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恰值三秋之半,月满天心,因而它又被称为“仲秋”“秋夕”“夕月”。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宋熙宁九年的中秋,苏轼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了千年绝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中秋帖非现藏故宫博物院的王献之的草书《中秋帖》莫属。该帖又名《十二月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释文曰: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款署,有明董其昌、项元汴,乾隆等人的鉴藏印跋。书法古厚,点画柔婉而富于变化,墨彩鲜润而气韵贯通,气势雄浑磅礴奔放,又不失清雅净洁,透出晋人秀媚洒脱的时代特点。北宋书法大师米芾曾评价:“大令《十二月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

关于中秋节,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都有佳作存世,快去书本中找寻有关的诗词歌赋,希望你能从中收获灵感,在阖家团圆的时刻,也可感怀秋意,对月吟诗。

文学一直是陶冶情操,抒发感情的重要渠道。在《筑梦高三,畅谈未来——林卫民校长与与高三优秀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中,提到了高三优秀学生代表彭欣玮同学热爱文学,并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下面是他讲话全文,祝愿大家中秋快乐,开卷有益。

细拾人间的花朵

我在高中初次与文学相遇,作家们用语言传递出的感情,使我收获了源源不断的感动,且每份美好的美丽的情感,多步步照亮我的心。在名为青春的森林被迷雾覆盖,带我走出其中的,是文学点亮的灯火。在懂得自己后,我才学会理解和分析自我,才发觉自己对语言的浓厚兴趣,从此拥有了新的生活。希望通过高三接下来的时光,努力提升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平台。在更好的平台中,我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这是进步所需的,而皆可以从北外中取得。在北外,我能全身心投入语言文学,将青春挥洒在笔墨纸韵绘成的人生画卷上。渴望有一天,我能用我所翻译出、写出最感人的故事,将人性中的至情之美,借文字传达给每一位挣扎在泥泞中的,徘徊在原地的人。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每一个人都知晓,自己是绽放着的花朵,开放在这鲜艳的世界上。

 

 

(此文资源节选自网络 编辑:王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