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新闻

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现代教育报》全文刊登我校校长林卫民文章——好父母要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发布日期:2018-03-28 信息来源:

《现代教育报》刊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校校长林卫民文章,题目为:好父母要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全文如下: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十分精通这样一个道理,要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这是保护孩子发展的一味良药。

说到教育孩子,我们脑海中总会浮想出这样的场景:大人坐着或站着,孩子们围着,然后给孩子们说道理、讲规则,无论他们有没有听懂、能否理解,讲过道理之后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要落实和实施,以道理去要求孩子,用规则去规训孩子,采取命令的方式强化孩子做功业、完成其他事务的执行力。

其实,教育孩子远不是形式上、表观上要做的那些事,教育是一个心灵撼动另一个心灵的内在行动,需要长期坚持并日积月累,而没有立即见效的“奇招”。

“教育只有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发挥作用”,自我教育的前提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觉察到自我并建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感。教育孩子的一切思想方法,源自如何训练和提升孩子的“自我觉察力”以及对于自己所做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和习惯。好的教育就是大人们以孩子不会觉察的方式,机智地提升孩子的自我觉察力和责任感。

人们自打孩提时代开始,就会发出孩子气的“宣言”。尽管“宣言”幼稚可笑,但它是一个人梦想的开始,这是点燃行动的愿景。大人们要做的事是帮助孩子将“梦想目标”与现实目标结合在一起,鼓励孩子制定行动的挑战性目标,在陪伴孩子并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创立一种自己同意的而且是安全的规则,选择并承担责任。如果一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它就没有希望;如果一个目标不具备挑战性,孩子就没有动力。大人们要以更加机智的方式,让孩子探索到新的或者更深层次的对于自我的觉察,当孩子停下来进行自我思考时,他的觉察力就有可能被唤醒。

“问题”“偏差”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客观实在,人们的各种忧虑、障碍和约束都可以从思想、身体或者情感三方面去解决,对于孩子来说,大多数的问题都与情感有关,而所有的情感都会在身体、行动及思想上体现出来。对于专业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要拥有儿童心理方面的咨询技巧,一切关于儿童的教育设计一定要从对儿童身体、行为及思想的感知展开,从中理出对于儿童情感方面的判断。

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十分精通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孩子削除内部和外部障碍来实现目标,关键要给予孩子成功的体验,这是保护孩子发展的一味良药。英国人约翰·惠特默在其著作《高绩效教练》一书中说,“那些想要成功的,赢得很多;那些害怕失败的,失去很多。”对于稚嫩的儿童来说,任何负面的话都是反教育的,“如果我们害怕失败,就会专注失败,结果就真的失败。”在学校,我一直强调教师不要对儿童讲“负能量的话”,例如,孩子领到餐时,教师的提醒是“端的很平稳,做事小心的你总是那么让人喜欢”,而不是“不要把盘子打碎、不要把汤洒了,不要犯错误”。

那些所谓的严厉的家长,用负面的、控制的目标要求自己的孩子,是对孩子的伤害和欺凌,也是我做校长最受不了的事。同时,要指导孩子从取得成功的正面来描述自己的目标,“我要挡住那个球,无论多困难”,这样的教育更能取得成功。

(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