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与动态rss

首页 > 备份栏目 > 校园新闻与动态rss > 正文

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带给我的:广阔的视野和强劲的动力

发布日期:2020-08-28 信息来源:高中

我校高二4班李思睿同学暑期进行网上申请并成功被录取为2020年哈佛HC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学生。通过紧张充实的学习,李思睿收获丰硕,感受深刻,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的心得吧。

10天,结束了。瘦了8斤、阅读67篇文献、37份PPT、平均每天9小时,上课、听讲座……嗯,这就是HSYLC峰会的平均学员的强度……

市状元+托福118的学生志愿者、带领国家队拿下金牌的队长、初二江苏高考卷差一分满分+中科大录取+西安交大少年班数学全国第一+数学物理全国第六+清华金秋数学营金奖的15岁女孩、掌握五种乐器、商赛辩论赛各种赛的全国金牌得主……在这高手如云、群英荟萃的峰会,每个人都闪着万丈光芒、各路神仙好汉各显神通、人均数学竞赛、各种编程语言信手拈来,四国语言轮流换、用法语日语在课上与老师对话,开幕雷击,就像一个装满黄金的箱子,在打开的瞬间,光彩夺目。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厉害的人,而且就在身边,当这样的人出现在身旁,用微信在和我聊天时,我所感受到的震撼,远比从新闻热点上描述的“神童”要更深刻。这样的人真的是天赋吗?其实不是,托福118是怎么来的,是多少个不眠夜,多少套TPO挣扎的结果。市状元是怎么来的,从小参加各种竞赛磨练出来的。根本没有谁能毫不费力的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成绩,我更没有理由安慰自己,以天赋不够为由放弃奋斗。

这次峰会教会我太多太多,原来受过真正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真的胸怀天下,峰会中所有授课人均是来自哈佛耶鲁等各大顶尖学校的学生们。峰会第一天,Albert老师所在州大暴雨停电,酒店断网,他开着车满世界寻找WI-FI,最终在车内,用手机4G为我们上完了第一节课,要知道,他只需要一封邮件到组委会,便可以在雷雨交加、疫情失控的环境中睡一个好觉;原来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缺少实力的表现,在电学课上,Patel老师甚至以为我们人均水平微积分熟练掌握、词汇量过万,上课到一半发现自己语速过快,调整授课内容。

这些本可以以自己为哈耶普斯清北复交的学生而自豪的学者们、这些已经拥有骄傲的资本的精英投行工作者、中科院实习生们,可以为了一个学生听不懂而一对一讲解十几分钟,可以因为一句“太难了”而花费几个小时重做课件、更改阅读材料,重新备课。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喜欢教课、热爱与学生交流、想让大家真的学会点东西、希望我们对这门课感兴趣……

这就是热爱吧,热爱足以打破国界,让老师们凌晨四五点爬起来,在大洋彼岸,调试设备、备课、修改课件、面对回答成百上千的疑问悉心回答,给出反馈。热爱能让人放下高傲的心态,我在峰会听到最多的除了学生们的“谢谢!辛苦!”还有老师们更令人深思的回复“谢谢你们!我在这也学到了很多!”。确实,人的认知就如同一个圈,外面是未知,知道的越多,学到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圈子的边界越大,未知越多,好奇心越强。

我常常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放下手机的时候思考:“我浪费了好多时间啊,但那又怎么样呢?可能人人都这样吧,确实有人会落下我,但那也是极少数的,而我的资源哪跟他们比的了啊!”而峰会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什么叫“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这里有托福112的初二学生,也有常年关注残障人士、为其设计义肢的学员,但也有收留流浪动物、坚持常年跳绳、用程序为社区优化的,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匠人学者。差距是怎么来了,就是这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最可怕的,这种差距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这种差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速扩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人,差距就这么大”了吧。

除去峰会为我带来的优质学术资源,这次活动更大的对我迎头一棒,把我硬生生的从舒适区拖出,扔到一个与我水平完全断层的平台上,平时的优越感、那股傲气,瞬间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对提升自己的渴望,交流、请教的欲望,学习的欲望。可以说,真正的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体会到了不同的人生。“我还行吧,其实也挺优秀”现在看来就犹如一句梦话。

就这样了么?看到了别人的优秀,自卑、颓废,被落后几年后,就破罐子破摔,放弃了,绝望了么?

很幸运,我不仅在峰会遇见了优秀的人,我也遇见了上进的人,他们也在比,也在一直发现身边优秀的人,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但他们的心态是积极的,踏实的,这并不是消极的自卑、萎靡不振,他们会选择调整、请教。

在峰会期间,崩溃是常态,不仅是被各种deadline、课程逼迫到10天没出家门,早饭永远来不及吃,更有无限的自卑、焦虑、绝望。但是我挺过来了,经历过磨难,那就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增大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提升自己的阈值,并永远保持谦卑,永远虚心请教。


十天的峰会结束,挣扎着跑完这场马拉松,反而更加精力充沛了,这就是人的超量恢复吧。这十天风雨交加的路程,为我带来了更加深刻的世界观。从第一天的震撼到随后到自卑、绝望,又发展为渴望突破。峰会永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了目标,有了想成为的样子,以后的日子里,拼!

                                                                                   (撰稿: 高二四班  李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