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7班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
发布日期:2015-04-20 信息来源:
一直以来,如何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家校合作的方式,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本学期我们小学一年级7班充分利用大课间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邀请学生家长走进课堂,运用他们的特长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班级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班级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是学生、老师、家长三者之间关系的润滑剂,让彼此之间更加了解,更加熟悉,更加和谐,更有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本学期至今,我们班已经开展了三次大课间“家长进课堂”活动。
我们第一次邀请了邵筠然同学的妈妈教孩子们做面点。筠然妈妈心灵手巧,小面团在她的手中可以成为蝴蝶、小兔子、小松鼠等各种小动物。上课前,家长们为孩子准备了面团、面点专用纸以及盛放面点的小饭盒,孩子们对自己动手制作面点兴趣盎然,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本次活动,晚上孩子们都将自己制作的面点带回家中,让父母欣赏自己的作品。
第二位来到我们大课间的家长是辛凤来同学的妈妈,凤来妈妈的公司是做人体骨骼3D打印的,她对参与大课间活动特别积极,在本学期家长会上就主动报名要给孩子们讲3D打印。4月9日,在一年级(7)班的大课间,开启了一场关于世界前沿科技之一——3D打印体验之旅。凤来妈妈带来了3D打印机,在一个孩子亲手按下红色的开关按钮后,孩子们便目不转睛地盯着这台微波炉大小的打印机,当红色的塑料线经过打印机高温挤压,变成一根根细线,经过不断叠加形成一个栩栩如生的茶壶模型时,孩子们兴奋异常,而这些都是通过一台3D打印机完成出来的。在体验活动中,辛凤来妈妈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用生动的语言逐步引导孩子了解3D知识,认识3D打印。孩子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如此深入的与3D打印亲密接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课堂气氛高涨,同学们争先恐后和授课老师密切交流。活动留下的,不仅是一只可爱的小茶壶,更重要的是,开启了孩子们对科学技术的好奇与探索。
第三位家长是毛彦钧同学的妈妈,彦钧妈妈曾在日本生活学习七八年,对日式饭团制作很拿手。课堂上,彦钧妈妈从《桃太郎》的民间故事,为孩子们介绍日式饭团的起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此次活动,家长们准备了制作饭团的米饭、模具和一次性手套。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更是对饭团的制作充满了好奇。在彦钧妈妈的一步步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大厨师的体验。课后,孩子们用锡箔纸把自己制作的饭团包好,放在饭盒里,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
此次活动中还有个小插曲,就是米饭准备得不够,做第二个饭团的饭量不够。毛妈妈问孩子们,饭量不够,做一个MINI饭团行不行,有孩子大声说“不行”。课后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对于帮助我们的人,我们更应该感恩。
在活动中孩子们会表现出平常看不到的东西,有好有坏,好的我们要加以表扬,不好的也一定要给孩子们指出来,这样他们才能有深刻的记忆,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抓住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表现,将教育融入活动中,比活动本身意义来得更加重大。
通过大课间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家长智慧,动员家长用自身专业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在活动中,不仅孩子们有收获,老师也做了一回学生,学到新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家校之间的亲密接触,家长们对学校工作更加信任,并将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关心支持。家校关系的不断和谐,也激励我更加认真对待育人工作,让孩子们的心灵更加丰盈,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加真切,使家长们的期待早日成为现实。
(一7班班主任 叶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