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宫运石破题 借实验探理赋能——物理专家指导静摩擦力教学新实践”
发布日期:2025-04-25 信息来源:
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推动教学方式革新,近日高中物理组开展“专家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特邀物理教研专家马朝华走进高中物理课堂,对青年教师创新教学设计进行精准指导。本次活动以“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课堂重构”为主题,通过示范课展示、实验探究、专家评课等环节,探索“情境-问题-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物理教师徐江妮以“静摩擦力”为主题,呈现了一节融合历史情境与科学探究的创新公开课,徐老师凭借跨学科情境创设与数字化实验融合的设计,展现了物理课堂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育的深度转型。
课程以“北京故宫巨石运输”的历史故事开篇,抛出“为何古人通过泼水成冰运输300吨巨石”的驱动性问题。学生结合已学的滑动摩擦力知识展开讨论,自然过渡到静摩擦力的学习。设计不仅点燃了学生的探索热情,更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凸显“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在核心知识环节,教师通过“手推桌面”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总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借助毛刷实验,将抽象的“相对运动趋势”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静摩擦力方向与趋势方向相反的规律。此外,实验环节利用弹簧测力计与传感器技术,定量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及最大静摩擦力的特点,强化了学生的科学实证意识。
专家把脉: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重构
物理教研专家马朝华在评课中指出,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标背景下物理课堂的三大转型:
历史与科学融合的情境驱动:从故宫运石的真实案例出发,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解决工程难题中理解物理原理,培养科学建模能力;
实验与思辨双线并进:毛刷实验实现“不可见趋势可视化”,突破认知难点:通过毛刷形变、传感器实验等直观手段,将抽象概念具象化,降低学习门槛,同时提升实践能力。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专家引领与课堂实践的双向互动,为“双新”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提供了鲜活范例。学校将持续推进“教研专家驻校指导”机制,以问题化、项目化学习促进课堂变革,助力学生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